生信人

找回密码
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发新帖

0

收听

12

听众

318

主题
发表于 2022-4-2 17:20:05 | 查看: 1734| 回复: 0
一、拼接原理
      序列拼接也叫做基因组组装。高通量数据分析一共有两条路线,一条路线是短序列比对,而另一条路线则是序列拼接。
      基因组上完整的 DNA,经过提取建库,最终测序,得到散在的 reads。这个 reads 可以是等长的,例如 illumina 测序的双末端 300bp,也可以是三代测序 不等长的片段。将测序得到的reads 拼接起来,得到一个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了。这个过程就是基因组拼接。
      拼接的操作并不难,直接输入给软件,经过大量数据处理过程即可得到结果。但是序列拼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。我们常说基因组是一部天书,比如人全基因组有 30 亿个碱基对,那么要是打印出来,真的是一部天书。我们准备这样十本书,也就是基因组的十倍,然后我们将这些书随机撕成 100 个字符长度的一张张纸条,然后我们需要再将这些字条拼接起来,组合成原来的天书。这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。需要非常大的计算。


1.1 拼接算法
      目前基因组拼接的算法主要有两种,一种是适用于长读长测序的基于有 overlap 的共有(consensus)序列组装的方法。这种算法被称为 Overlap Layout Consensus,简写为 OLC算法,另一种是用于短读长测序的基于 De Bruijn 图的短序列拼接。
      无论是 OLC 还是 De Bruijn 图的算法,基因组拼接的基本原理都是序列之间存在 overlap 关系。

1.1.1 OLC 算法主要分为三步:
      (1)Overlap:,对所有 reads 进行两两比对,找到片段间的重叠信息;
      (2)Layout:根据得到的重叠信息将存在的重叠片段建立一种组合关系,形成重叠群,即Contig;
      (3)根据构成 Contig 的片段的原始质量数据,在重叠群中寻找一条质量最重的序列路径,并获得与路径对应的序列,即 Consensus。
      OLC 算法最初成功的用于 Sange 测序数据的组装,比如 Celera Assembler,Phrap,Newbler等均采用该算法进行拼接组装。不过nanopore的测序数据与传统sanger测序有明显的不同,测序质量明显低很多,这就需要的是在组装前进行测序 reads 的纠错。Nanopore 三代数据进行纠错后得到高准确性的数据。对 Clean Data 进行纠错后,基于纠错后的数据用 Canu、SMARTdenovo、WTDBG2、Miniasm、MECAT、SPAdes、Unicycler、MaSuRCA 等软件分别进行组装。


1.1.2 De Bruijn 图算法
      基于 De Bruijn 图算法主要分为四个步骤。首先是构图(Pregraph),将 reads 切割成 kmer。然后是利用 kmer 之间的 overlap 关系构建 contig,接下来是利用 reads 之间的 pairend 关系将 contig 连接成 scaffold,最后补洞这四个步骤。


1.2 名词解释
      1、reads:直接测序出来的片段就称为 reads,不同测序平台测序出来的我们都可以称为 reads。
      2、pairend reads:illumina 高通量测序的是双末端测序,reads 具有物理上的关系。小片段文库的这种物理关系叫做 pairend,大片段文库的这种关系称为 matepair 文库。
      3、insertsize:illumina 双末端测序中间物理距离叫做 insertsize,其实就是随机打断后用来测序片段的长度。在序列拼接中会用到 reads 之间的这种关系,这个 insertsize 的值也非常重要。
      4、overlap:reads 之间具有共有序列,这个共有序列关系成为 overlap;
      5、kmer:将 reads 切割成固定长度的小片段。这样原来的 reads 就变成了很多的更短的 kmer。
      6、contig:通过 kmer 之间的 overlap 连接成更长的片段,就是 contig。contig 是片段重叠群的意思。有时候我们也直接说 reads 通过 overlap 连接成 contig,都可以。准确来说是利用 kmer 连接成 contig;
      7、scaffold:congtig 之间我们可以通过 reads 之间的 pairend 关系再连接成更长的片段,这个就叫做 scaffold,
      8、gap:contig 连接 scaffold 过程中,中间区域使用 N 碱基来填充,称为 gap。


二、利用 kmer 估计基因组大小
      获取一个物种的基因组大小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。在测序之前知道了基因组的大小,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值来决定测序的数据量。例如人的基因组是 3G,我们测 10 倍的数据量就刚好是 30G。而且也可以根据基因组大小,估计 denovo 基因组软件对机器内存的要求。如果基因组太大。例如 10G,序列拼接就会超出了机器内存的限制,就得想办法提高硬件。也需要在序列拼接之后将序列拼接值与真实值之间做比较,来评估序列拼接的效果。所以,获取基因组大小是非常重要的。
      那么如何来获取基因组的大小呢。一般物种的基因组大小可以从(http://www.genomesize.com/ )这个数据库查到。如果没有搜录,需要考虑通过实验方法,例如利用流式细胞仪来估计基因组大小。也可以采用定量 pcr 估计基因组大小。
      不过利用实验的方法显然非常的复杂,需要很多的操作,这里面我们不采用实验的方法,而是基于现有测序数据,基于数据分析方法,利用 kmer 分析来估计基因组大小。也就是不通过序列拼接,就预测出基因组大小。


2.1 什么是 kmer?
      所谓 k-mer,即为一段短的 DNA 片段。K 为一个奇数,k 等于几,就称为几 mer。例如一段17bp 的序列,则可以称为 17mer。Kmer 这个概念在后面序列拼接中依然会用到。

      
      我们可以将一条 reads 切割成很多小的 kmer 片段,从第一个碱基开始,每隔固定距离的碱基开始提取碱基。例如一条 100bp 长的 reads,每隔一个位置取一个 17mer 的片段。也就是1-17 取一个 kmer 出来,2-18 取一个 kmer,3-19 取一个 kmer。以此类推,最终 84-100为 1 个 kmer。那么最终将会生成将会生成 100-17+1,也就是 84 个 kmer 片段。原来一条长片段,变成了很多短的片段,碱基的数目也增加了很多倍。而且,每次取 kmer 是同一条reads 正反取两次,也就是对这条 reads 的反向互补序列再取一次 kmer。


2.2 为什么二代测序必须要取kmer?
      
      像上图黄色的kmer的包含错误的,要是测序错误越多,黄色的kmer越多,接下来就是排除掉黄色的kmer,这样就没有错误的kmer了。
      
      理论支持kmer频数为1的就包含测序错误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生信人 ( 萌ICP备20244422号 )

GMT+8, 2024-11-21 19:33 , Processed in 0.092290 second(s), 3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